综合交通规划专业成立于1989年,是公司重要的“窗口部门”和“前沿阵地”。业务范围涵盖省级、区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综合运输枢纽和综合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运输五年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经济、投融资、交旅融合、运输服务、公路养护管理、现代物流等政策和项目研究;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咨询评估、后评价工作;交通规划基础数据融合、分析和决策模型、算法研究等。以当好四川交通规划的“领头羊”、战略研究的“智囊团”、公路设计的“主攻手”、优质服务的“排头兵”为宗旨,持续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与优质服务。
本专业现有职工42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比50%,省、厅级交通咨询等各类专家20余人,各类国家注册工程师38人次。
先后9次被评为交通运输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综合绩效考核优秀部门和先进集体等。
承担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以及行业学会协会奖56项,其中特等奖及一等奖28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0%;二等奖18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2%;三等奖10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18%。详见获奖项目表。
公司主要从事各种道路路面及特殊铺装的新建及养护设计、科学研究、咨询、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道路检测等业务,先后完成路面设计里程超过6000公里,业务遍及四川、重庆、云南、广东、新疆、广西等省区。科技引领,技术创新,负责承建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工程实验室”两个省部级研发平台,拥有横向力系数车、智能道路检测车、材料综合试验机UTM-100、汉堡车辙仪等大量国内外先进研发设备,在路面固废高质高效再生利用、功能性路面、高寒高海拔区特种路面材料及铺装、冰雪灾害预警及主动除冰雪技术、科学化养护决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原创性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利用技术优势,创新性的提出集设计、检测、监控于一体的施工全过程质量服务模式,并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路面的建设质量,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的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路面实验室部分试验检测设备
路面实验室
1986年,公司创建隧道设计组,经过30余年的发展,隧道业务已遍及国内十余个省区,累计完成公路隧道设计1450余座,总里程2300km。在全国已建、在建(含在设)8km以上的110座超特长公路隧道中,隧道分院独立完成设计28座,占比25.5%。在全国已建、在建海拔2500m以上的20座超特长公路隧道中,隧道分院独立完成设计11座,占比55%。上述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
隧道专业在处理隧道岩爆、大变形、岩溶、涌突水等不良地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在隧道专业软件研发、高海拔隧道、瓦斯防治、小净距隧道、结构抗减震、超特长隧道通风、隧道节能降碳等领域引领了行业发展。隧道分院完成了近30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编写了10余部规范、规程、指南,出版了近20部专著,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了80余项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
隧道专业承担的设计与科研项目获国际隧道协会(ITA)年度工程大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40余项。隧道分院集体和个人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务院津贴专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勘察设计大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公司从事公路及市政工程特殊结构桥梁、枢纽互通式立交桥梁的勘察设计、科研究试验、维修加固、技术咨询(含EPC、全过程咨询)等业务,有国家级桥梁设计大师1人,省级桥梁设计大师及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先后完成了600余座大型桥梁的勘察设计、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60余项。已建成20余座长江大桥、100余座山区峡谷桥梁、20余座大型市政越江桥梁工程。
历经几辈川院人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技术积累,我公司在超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大跨度钢箱拱桥、高烈度地震区高墩桥梁的计算理论、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在桥梁抗震、结构构造、建造工艺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针对山区峡谷大跨径悬索桥,在桥梁抗震、抗风及复合式锚碇等方面取得创新技术优势;
针对大跨径斜拉桥,在抗震、抗风、组合结构及其锚固构造等方面取得创新技术优势。
通过上述桥梁的实践及技术创新,在拱桥成套技术、桥梁抗震成套技术、桥梁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技术、桥梁精细化设计和耐久性技术、低碳智能数字化桥梁设计等方面形成了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完成的桥梁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国际桥梁大会(IBC)大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咨询奖等多个奖项。2019年6月,公司设计的合江长江一桥和泸定兴康大渡河大桥,分别获得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乔治•理查德森奖和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合江长江一桥
万县长江大桥
广西南宁大桥
柳州官塘大桥
雅西高速干海子大桥
汶川克枯大桥
泸定大渡河大桥
宜宾南溪仙源长江大桥
宜宾盐坪坝长江大桥
公路勘察设计是公司的龙头专业,拥有一支在全省乃至全国颇具知名度的专家队伍,其中包括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经过六十余年的积累,完成了6万多公里普通公路、5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成功突破,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并实现了重大技术的首次应用,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区公路勘察设计成套技术。在山区公路测设领域拥有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品牌信誉,“安全、环保、和谐、舒适、经济”的倡导在全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等400多项。公司磨剑数十载、代代匠心,攻坚更克难、砥砺奋进,创造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工程:被誉为“云端上的高速公路”的雅(安)西(昌)高速公路,展布于崇山峻岭之间,山峦叠嶂,地势险峻,多个控制工程创国内外第一,与山相依,与景相融;有着“中国公路地质灾害博物馆”“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之称的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沿途风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行走其中,可以体验“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觉,又被公认为是中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以海竹段为主要依托的川藏公路,获得“全国交通行业建国六十周年公路交通勘察设计经典工程”。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作为内地深入藏区羌区的经济和战略走廊,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延伸,穿越多个地震断裂带,克服多个世界级难题。
公司数智工程研究、智慧交通团队在工程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已经形成了针对不同等级公路机电系统的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并成功完成了国内数千公里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的机电工程设计及咨询任务。在近年来断拓展智慧交通领域,注重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并积极参与了多项引领性、标志性的项目,如四川省高速公路通信网、四川省高速公路中心、四川省高速公安交通管理监控系统、新型收费站、智慧高速试点等。随着行业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和探索智慧高速建设的新篇章,我们将继续依托多年实践经验,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行业用户提供更加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为推动智慧交通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公司建筑设计专业于2011年取得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现有本科学历以上设计人员50余人,其中硕士15人,高级工程师15人,各类一级注册工程师16人,包括注册建筑师5人,一级注册结构师5人,并配有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注册工程师,专业配备齐全。多年来,公司以高速公路及交通建设为依托,累计完成包括成渝路、成南路、成雅路、成乐路等重要高速公路在内的交通建筑超百万平,服务区近200对,客运站50余座,住宅50万平,学校等公建40万平。目前公司业务已涵盖咨询、建筑、室内、景观、交旅、BIM、EPC等,类型扩展至交通客运、居住、商业、政府、办公、教育、仓储、物流、厂房等多种项目,同时积极在装配式建筑、零碳建筑、桥梁美学、服务区5.0、绿色物流等创新设计方面进行深化拓展。公司在201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主持的“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工程”中获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2012年度公路交通优秀设计项目评选”二等奖;先后编制完成省厅《四川省汽车客运站建设标准》及《四川省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建设指南》,并拥有交通建设行业专家库成员。截止2023年9月,公司获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共计7项,二等奖共计5项,三等奖共计3项。同时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成功申请专利2项。未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及交通建设中,公司将一如既往地追求品质化、创新化的至臻建筑设计境界,将工程科学与艺术审美相结合以创造符合社会需要契合时代精神的建筑为己任,凝心聚力,奋勇向前,向更广阔的设计领域坚实迈进。
公司具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勘查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设计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咨询、科研、监测、物探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业务。公司先后完成了国内数千公里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及部分铁路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解决了复杂岩土工程处治设计及监测工作结合西部山区复杂岩土地质问题,在复杂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评估及防治技术、深埋特长隧道综合地质勘察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岩土工程分院完成的项目荣获省部优勘察设计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10余项。主持交通部科技项目2项;参与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3项,主持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7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一批专家型人才,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并获得2项专利。
雅西高速公路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公司是四川省首批8家测绘甲级资质单位,目前具有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航空摄影、互联网地图服务、工程测量4项甲级测绘资质,另有地理信息系统、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3项乙级测绘资质。测绘专业在软硬件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0ptech T2000、0ptech Eclipse等国际先进激光雪达三台套,各类无人机20架,天宝GPS128台,高精度全站仪水准仪50余台;同时拥有与仪器配套随机软件、激光数据后处理教件、GIS软件、建模系列软件、南方CASS成图软件、按制测量平差软件等,以及自主研发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软件、激光点云数据公路断面采集处理软件等40余套。完成了省内6000余公里高速公路及6万多公里普通公路的控制测量、地形图、实景建模、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及公路勘测相关测绘任务。完成的测绘项目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等工程奖26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著20项。
公司拥有包括设计大师在内的优秀资深专家团队,高级工程师占比70%,其中正高级工程师占比40%,具备雄厚的公路项目全过程多阶段咨询能力,包括:预可工可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安全性评价报告、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及评估咨询能力;初步设计咨询审查、施工图设计咨询审查、施工过程咨询,PPP项目咨询能力。公司完成了省内外大批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工程咨询,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河北、吉林、辽宁、甘肃、宁夏、新疆、西藏、内蒙等省市,以及越南、尼泊尔等国家的多个项目咨询审查。公司近年来完成了总里程近5000公里高速公路(其中完成40多个代交通运输部咨询审查项目)、总里程近5000余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设计审查和设计监理工作;完成了1000余项公路、市政项目的设计咨询、设计审查,工程规划、工可报告编制、工可咨询评估等工作;完成了1000余项工程招标代理服务工作,还积极参与省厅招标政策研究及技术支撑工作。公司自2008年以来,在为部、省、厅、项目业主决策提供坚强技术支撑的同时,还获得了近70项省级、国家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
公司BIM业务包括数字化设计,工程全周期数字化模型创建,全周期数字化技术研究、数字化咨询与项目应用,各类数字化系统建设。牵头制定了四部四川省公路工程BIM地方标准,自主研发了完全可控的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基于BIM+GIS+IOT的数字化建管养平台等软件产品,开展了乐西高速、沿江高速、成绵扩容、数字雅康等多个重大项目的数字化应用。团队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项目应用在国内公路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中国公路学会“天工杯”数字交通及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大赛金奖、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一等奖、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一等成果等诸多奖项,其中沿江高速为国内公路项目首次获得buildingSMART国际大奖。
公司顺应行业需求,组建了一支集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于一体的精英团队,针对山区公路工程结构隐患与自然灾害耦合多发特点,基于GIS+BIM+IoT数据底座,叠加物联网传感数据,融合工程全寿命周期多源异构信息,自主创新研发了“工程结构安全智能监测云”平台,可对桥梁、隧道、边坡路堤、房屋建筑进行全天候、自动化远程监测。基于独创的数据挖掘和智能算法,提出了面向云计算的结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评估成套技术,形成了贯穿结构全寿命周期的安全风险辨识分析、系统部署运维、自动预警与应急响应、智能评估与决策支持的服务新模式。面向云计算的结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评估成套技术已陆续应用于四川、重庆逾两千余公里高速公路和近十个市州普通公路的百余座桥、隧和边坡集群化监测项目中。通过工程实践检验,其安全预警准确率超过80%,多次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事件,减少经济财产损失。探索建立了风险预警、响应决策和养护指引等联动机制和运管体系,实现了“单桥系统+地市级平台+省级平台”三级架构的互通互联,主编桥、隧、边坡监测技术标准/指南十余部,完善了监测预警技术标准体系。
公司充分发挥专业团队及专家智库技术优势,将智能化监测与数字化检测的数据成果进行多维度数据融合,并在构件/部件、桥隧结构层面分级进行评价指标融合,基于丰富的多源异构数据以及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桥、隧、坡等公路基础设施结构物的安全风险和结构健康进行综合评价,实施定制化、针对性地为管养单位提供应急响应、养护维修两大类管理养护决策指引,为实现科学养护和安全运营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和保障。
公司自1990年开展环境保护业务,是国内较早成立交通环保业务的单位,业务涵盖公路、市政、轨道、建筑等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景观策划,为项目的建设及营运提供咨询、设计、监理、检测、治理和技术研发等一站式解决方案。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人,其中注册环评工程师9人、注册岩土工程师1人,注册环保工程师2人,注册水保工程师2人,注册咨询工程师10人,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比超过70%。公司具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水平评价5星证书、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4星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环境监测CMA认证,主营业务包括传统咨询设计、环水保管家和产品产业化三大业务板块。30多年来,先后完成环评、水保、社稳等咨询业务300余项,高速公路绿化及环保专项设计7000余公里,市政道路园林景观设计100余项;公司拥有四川省公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共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支撑行业创新发展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优秀咨询奖3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奖2项、各类专利20余项,造就了雅西、雅康高速等一大批环、水保典型示范工程,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级青年文明号和优秀环评机构等荣誉称号。
公司拥有市政行业(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专业甲级资质、给排水乙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已承担并完成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甘肃等省市共计百余个市政项目。一路走来,公司始终致力于探索城市发展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范围涵盖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包括市政道路、市政桥梁、公路兼市政功能道路、城市枢纽立交、城市下穿隧道、城市综合管网、城市设计、景观水体、水厂水处理、水工结构等。经过在市政领域多年的积累,公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线、二环路东段改造工程、三环路路面改造工程、东西轴线工程、成龙简快速路、成金简快速路、天府新区货运大道、德阳天府大道北延线、遂宁中环线等一批大型市政工程为四川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安杨凌大道、兰州新区货站北路、广东佛山顺德海尾立交、广西南宁清川立交、广西南宁凤岭南路下穿等市政工程见证了省外各大城市的蓬勃发展;成都红星路南延线府河大桥、宜宾南溪仙源长江大桥、宜宾盐坪坝长江大桥、广安官盛渠江大桥、阆中嘉陵江四桥、江油涪江五桥、广西柳州双拥大桥、广西柳州官塘大桥、南宁英华大桥等一批城市桥梁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汇聚了磅礴力量。在诸多市政工程中,已有十余个项目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其中广西柳州双拥大桥、广西柳州官塘大桥分别斩获了第十二届和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公司自1956年开展公路试验检测业务,60余年来由一个单一的材料试验室逐渐发展成为集工程材料试验研究、桥隧检测设计研究一体化、路面检测设计研究一体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研究中心,致力于提供检测设计咨询监控等养护一体化服务。公司是“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组成部分,具有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桥隧专项”资质、四川省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和计量认证资质证书,覆盖检测参数七百三十余项。公司于2014年成为四川省第一家取得交通检测设备计量授权的法定机构,2015年成立“四川省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工程实验室”,2017年成立了交通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服务及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公司材料试验涵盖了道路、桥梁、隧道、交安、钢结构、建筑工程等领域,是川内唯一一家交通部交通行业产品质量督查承检单位,先后建立了包括雅康高速、汶马高速、成都市二环路、三环路在内的数十个监理(中心)试验室,完成了数十条公路及市政道路监督抽检及交竣工验收质量检测工作,其试验检测及技术监控综合服务模式在成都市高新区、生物城等百余条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和推广,集检测、设计、监控、咨询于一体的施工全过程质量服务模式在西攀高速、广西南北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的养护一体化服务中效果显著。公司桥梁隧道检测涵盖各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特大桥梁、特长隧道建设、运营全过程的第三方检测、交竣工验收检测、施工监控、超前地质预报、荷载试验、营运期定期检测、病害检测等多项工作,其桥隧病害“检测设计咨询一体化服务创新模式”已逐步得到广泛运用推广,先后完成了300余座桥梁荷载试验、10000余座桥梁检测及1000余座桥梁加固处治设计工作,完成了300余座隧道定期检测或专项检测、完成了200余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及50余座隧道病害处治设计工作,完成了25000余公里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路面检测。公司在路面养护设计研究、桥隧病害检测加固设计、特殊桥梁荷载试验、大件运输桥梁评估、隧道施工监控及超前预报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水平。
雅西高速干海子特大桥检测
大件公路千吨级荷载
合江长江一桥荷载试验
雅西高速泥巴山隧道检测
乐山绕城高速路面检测
2000吨支座压剪试验机
公司组建的四川省交通工程检测设备计量检定站于2013年12月取得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授权证书(现授权证书号:(川)法计(2021)4026号),是西部首家取得计量授权的交通行业专业计量检定机构,填补了省内交通工程行业专业计量检定机构的空白。计量站开展四川省内交通运输行业计量标准建设、维护及量值传递工作,同时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的计量科学研究,开发计量标准器具,编写行业计量检校规程,负责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交通行业试验检测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提供试验室自校服务咨询等业务。计量站现有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授权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88项,可开展97种交通运输专用及相关试验仪器的检定、校准工作及有关计量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1992年12月,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省公路院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工程监理业务。公司是交通运输部首批甲级监理企业之一,注册资金1600万元,在岗职工600余人。具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甲级”“公路工程机电专项”监理资质和省住建厅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航天航空工程监理乙级资质、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工程测量)乙级勘察资质及住建部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乙级设计资质等。先后在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接了500余个施工监理项目,涉及超特长隧道、跨长江特大桥等高精尖业务范围。其中,超1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隧道7座;主跨大于500米的特大桥6座。累计承监公路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0余公里;承监50余座特大桥梁、60余座特长隧道。监理项目先后获得李春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项10余个;“天府杯”金奖等省部级奖项20余个。先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个标准认证,连续十年被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誉”企业,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优秀品牌监理企业”“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监理单位”,连续多年被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评为AA级信用单位。
四川省公路院宏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是四川省公路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一家集高韧性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预制构件研发、生产和安装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于2023年1月投资建成了国内最新一代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线,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可实现高产能、自动化、智能化。依托四川省公路院自主研发的高韧性混凝土技术,目前可生产隧道电缆沟盖板、路基边沟盖板、地砖等小型预制板型构件;后期产品类型将拓展至市政、房建、公路、水利、电力等多个行业,包括市政护栏、盲道砖、井盖、雨篦子、电网盖板、压浆料、桥梁变刚度支座等。其产品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轻薄高强
运用高韧性混凝土技术生产出的建筑构件产品,厚度更薄,质量更轻,强度更高。以其生产的高速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为例,其厚度仅2.5厘米(传统盖板厚8厘米以上),重量不超过50斤(传统盖板重150斤以上),但是其极限抗折强度达到传统盖板的3倍以上;由于重量轻便,更便于施工安装和检修。
二、环保低碳
混凝土材料是土木工程建设中最大宗的人工制备材料,其原材料均来源于天然资源,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造成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混凝土构件的集约工厂化和高强高韧性化已成为当今绿色环保低碳的热门课题和发展方向。宏途新材公司生产的高韧性混凝土预制构件产品不需要添加钢筋,轻、薄的特点,也使得水泥、砂石用量大幅减少,环保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突出。
三、经济耐久
依托四川省公路院桥梁与结构工程实验室数十年的技术攻关,研发出了稳定可靠的配合比,用更少的混凝土用量,实现了更安全、更节约、更耐久、更防腐的目标,全寿命周期成本低于传统混凝土构件。
四、外形美观
采用集约化方式生产出的产品外形美观、规格统一,可大幅减小安装和维护难度,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还可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定制不同纹路、不同颜色的图案、文字,美观实用。
四川省公路院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智通公司)是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属全资国有企业,成立于2020年9月,主要从事网络货运经营。
智通公司通过所运行的“智通科运”网络货运平台,集约和整合货物运输上下游资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运输过程进行智能化、可视化管理,为客户提供智慧、高效的一体化道路货物运输组织服务。
智通公司作为国有科技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担当,在为客户提供合规、快捷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优化平台系统,更好实现为行业提供规范化互联网管理和规模化经营降本增效目的。
智通公司将“立足四川、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全国”作为市场定位,致力于发展成为专、精、有特色的大型网络货运企业,为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物流运输体系而不懈努力。
业务涵盖地方铁路、城际铁路、新制式轨道项目的策划规划、咨询审查、勘察设计、科研等。
承担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咨询
汉巴南铁路巴中东站站前广场及服务中心效果图
川主寺至九寨沟轨道交通项目川主寺轨道站效果图
业务包含新能源发电工程设计与咨询,公路输变电工程规划与咨询设计,及与新能源相关的交能融合科研。
交能融合
与新能源相关的交能融合科研
光伏、风力发电
新能源发电设计咨询
输变电工程
公路输变电规划咨询与设计
综合交通规划专业成立于1989年,是公司重要的“窗口部门”和“前沿阵地”。业务范围涵盖省级、区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综合运输枢纽和综合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运输五年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经济、投融资、交旅融合、运输服务、公路养护管理、现代物流等政策和项目研究;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咨询评估、后评价工作;交通规划基础数据融合、分析和决策模型、算法研究等。以当好四川交通规划的“领头羊”、战略研究的“智囊团”、公路设计的“主攻手”、优质服务的“排头兵”为宗旨,持续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与优质服务。
本专业现有职工42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比50%,省、厅级交通咨询等各类专家20余人,各类国家注册工程师38人次。
先后9次被评为交通运输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综合绩效考核优秀部门和先进集体等。
承担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以及行业学会协会奖56项,其中特等奖及一等奖28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0%;二等奖18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2%;三等奖10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18%。详见获奖项目表。
公司主要从事各种道路路面及特殊铺装的新建及养护设计、科学研究、咨询、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道路检测等业务,先后完成路面设计里程超过6000公里,业务遍及四川、重庆、云南、广东、新疆、广西等省区。科技引领,技术创新,负责承建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工程实验室”两个省部级研发平台,拥有横向力系数车、智能道路检测车、材料综合试验机UTM-100、汉堡车辙仪等大量国内外先进研发设备,在路面固废高质高效再生利用、功能性路面、高寒高海拔区特种路面材料及铺装、冰雪灾害预警及主动除冰雪技术、科学化养护决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原创性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利用技术优势,创新性的提出集设计、检测、监控于一体的施工全过程质量服务模式,并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路面的建设质量,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的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路面实验室部分试验检测设备
路面实验室
1986年,公司创建隧道设计组,经过30余年的发展,隧道业务已遍及国内十余个省区,累计完成公路隧道设计1450余座,总里程2300km。在全国已建、在建(含在设)8km以上的110座超特长公路隧道中,隧道分院独立完成设计28座,占比25.5%。在全国已建、在建海拔2500m以上的20座超特长公路隧道中,隧道分院独立完成设计11座,占比55%。上述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
隧道专业在处理隧道岩爆、大变形、岩溶、涌突水等不良地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在隧道专业软件研发、高海拔隧道、瓦斯防治、小净距隧道、结构抗减震、超特长隧道通风、隧道节能降碳等领域引领了行业发展。隧道分院完成了近30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编写了10余部规范、规程、指南,出版了近20部专著,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了80余项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
隧道专业承担的设计与科研项目获国际隧道协会(ITA)年度工程大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40余项。隧道分院集体和个人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务院津贴专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勘察设计大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公司从事公路及市政工程特殊结构桥梁、枢纽互通式立交桥梁的勘察设计、科研究试验、维修加固、技术咨询(含EPC、全过程咨询)等业务,有国家级桥梁设计大师1人,省级桥梁设计大师及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先后完成了600余座大型桥梁的勘察设计、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60余项。已建成20余座长江大桥、100余座山区峡谷桥梁、20余座大型市政越江桥梁工程。
历经几辈川院人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技术积累,我公司在超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大跨度钢箱拱桥、高烈度地震区高墩桥梁的计算理论、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在桥梁抗震、结构构造、建造工艺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针对山区峡谷大跨径悬索桥,在桥梁抗震、抗风及复合式锚碇等方面取得创新技术优势;
针对大跨径斜拉桥,在抗震、抗风、组合结构及其锚固构造等方面取得创新技术优势。
通过上述桥梁的实践及技术创新,在拱桥成套技术、桥梁抗震成套技术、桥梁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技术、桥梁精细化设计和耐久性技术、低碳智能数字化桥梁设计等方面形成了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完成的桥梁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国际桥梁大会(IBC)大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咨询奖等多个奖项。2019年6月,公司设计的合江长江一桥和泸定兴康大渡河大桥,分别获得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乔治•理查德森奖和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合江长江一桥
万县长江大桥
广西南宁大桥
柳州官塘大桥
雅西高速干海子大桥
汶川克枯大桥
泸定大渡河大桥
宜宾南溪仙源长江大桥
宜宾盐坪坝长江大桥
公路勘察设计是公司的龙头专业,拥有一支在全省乃至全国颇具知名度的专家队伍,其中包括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经过六十余年的积累,完成了6万多公里普通公路、5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成功突破,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并实现了重大技术的首次应用,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区公路勘察设计成套技术。在山区公路测设领域拥有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品牌信誉,“安全、环保、和谐、舒适、经济”的倡导在全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等400多项。公司磨剑数十载、代代匠心,攻坚更克难、砥砺奋进,创造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工程:被誉为“云端上的高速公路”的雅(安)西(昌)高速公路,展布于崇山峻岭之间,山峦叠嶂,地势险峻,多个控制工程创国内外第一,与山相依,与景相融;有着“中国公路地质灾害博物馆”“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之称的国道318线川藏公路,沿途风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行走其中,可以体验“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觉,又被公认为是中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以海竹段为主要依托的川藏公路,获得“全国交通行业建国六十周年公路交通勘察设计经典工程”。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作为内地深入藏区羌区的经济和战略走廊,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延伸,穿越多个地震断裂带,克服多个世界级难题。
公司数智工程研究、智慧交通团队在工程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已经形成了针对不同等级公路机电系统的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并成功完成了国内数千公里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的机电工程设计及咨询任务。在近年来断拓展智慧交通领域,注重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并积极参与了多项引领性、标志性的项目,如四川省高速公路通信网、四川省高速公路中心、四川省高速公安交通管理监控系统、新型收费站、智慧高速试点等。随着行业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和探索智慧高速建设的新篇章,我们将继续依托多年实践经验,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行业用户提供更加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为推动智慧交通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公司建筑设计专业于2011年取得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现有本科学历以上设计人员50余人,其中硕士15人,高级工程师15人,各类一级注册工程师16人,包括注册建筑师5人,一级注册结构师5人,并配有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注册工程师,专业配备齐全。多年来,公司以高速公路及交通建设为依托,累计完成包括成渝路、成南路、成雅路、成乐路等重要高速公路在内的交通建筑超百万平,服务区近200对,客运站50余座,住宅50万平,学校等公建40万平。目前公司业务已涵盖咨询、建筑、室内、景观、交旅、BIM、EPC等,类型扩展至交通客运、居住、商业、政府、办公、教育、仓储、物流、厂房等多种项目,同时积极在装配式建筑、零碳建筑、桥梁美学、服务区5.0、绿色物流等创新设计方面进行深化拓展。公司在201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主持的“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工程”中获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2012年度公路交通优秀设计项目评选”二等奖;先后编制完成省厅《四川省汽车客运站建设标准》及《四川省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建设指南》,并拥有交通建设行业专家库成员。截止2023年9月,公司获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共计7项,二等奖共计5项,三等奖共计3项。同时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成功申请专利2项。未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及交通建设中,公司将一如既往地追求品质化、创新化的至臻建筑设计境界,将工程科学与艺术审美相结合以创造符合社会需要契合时代精神的建筑为己任,凝心聚力,奋勇向前,向更广阔的设计领域坚实迈进。
公司具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勘查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设计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咨询、科研、监测、物探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业务。公司先后完成了国内数千公里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及部分铁路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解决了复杂岩土工程处治设计及监测工作结合西部山区复杂岩土地质问题,在复杂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评估及防治技术、深埋特长隧道综合地质勘察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岩土工程分院完成的项目荣获省部优勘察设计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10余项。主持交通部科技项目2项;参与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3项,主持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7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一批专家型人才,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并获得2项专利。
雅西高速公路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公司是四川省首批8家测绘甲级资质单位,目前具有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航空摄影、互联网地图服务、工程测量4项甲级测绘资质,另有地理信息系统、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3项乙级测绘资质。测绘专业在软硬件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0ptech T2000、0ptech Eclipse等国际先进激光雪达三台套,各类无人机20架,天宝GPS128台,高精度全站仪水准仪50余台;同时拥有与仪器配套随机软件、激光数据后处理教件、GIS软件、建模系列软件、南方CASS成图软件、按制测量平差软件等,以及自主研发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软件、激光点云数据公路断面采集处理软件等40余套。完成了省内6000余公里高速公路及6万多公里普通公路的控制测量、地形图、实景建模、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及公路勘测相关测绘任务。完成的测绘项目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等工程奖26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著20项。
公司拥有包括设计大师在内的优秀资深专家团队,高级工程师占比70%,其中正高级工程师占比40%,具备雄厚的公路项目全过程多阶段咨询能力,包括:预可工可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安全性评价报告、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及评估咨询能力;初步设计咨询审查、施工图设计咨询审查、施工过程咨询,PPP项目咨询能力。公司完成了省内外大批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工程咨询,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河北、吉林、辽宁、甘肃、宁夏、新疆、西藏、内蒙等省市,以及越南、尼泊尔等国家的多个项目咨询审查。公司近年来完成了总里程近5000公里高速公路(其中完成40多个代交通运输部咨询审查项目)、总里程近5000余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设计审查和设计监理工作;完成了1000余项公路、市政项目的设计咨询、设计审查,工程规划、工可报告编制、工可咨询评估等工作;完成了1000余项工程招标代理服务工作,还积极参与省厅招标政策研究及技术支撑工作。公司自2008年以来,在为部、省、厅、项目业主决策提供坚强技术支撑的同时,还获得了近70项省级、国家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
公司BIM业务包括数字化设计,工程全周期数字化模型创建,全周期数字化技术研究、数字化咨询与项目应用,各类数字化系统建设。牵头制定了四部四川省公路工程BIM地方标准,自主研发了完全可控的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基于BIM+GIS+IOT的数字化建管养平台等软件产品,开展了乐西高速、沿江高速、成绵扩容、数字雅康等多个重大项目的数字化应用。团队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项目应用在国内公路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中国公路学会“天工杯”数字交通及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大赛金奖、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一等奖、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一等成果等诸多奖项,其中沿江高速为国内公路项目首次获得buildingSMART国际大奖。
公司顺应行业需求,组建了一支集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于一体的精英团队,针对山区公路工程结构隐患与自然灾害耦合多发特点,基于GIS+BIM+IoT数据底座,叠加物联网传感数据,融合工程全寿命周期多源异构信息,自主创新研发了“工程结构安全智能监测云”平台,可对桥梁、隧道、边坡路堤、房屋建筑进行全天候、自动化远程监测。基于独创的数据挖掘和智能算法,提出了面向云计算的结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评估成套技术,形成了贯穿结构全寿命周期的安全风险辨识分析、系统部署运维、自动预警与应急响应、智能评估与决策支持的服务新模式。面向云计算的结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评估成套技术已陆续应用于四川、重庆逾两千余公里高速公路和近十个市州普通公路的百余座桥、隧和边坡集群化监测项目中。通过工程实践检验,其安全预警准确率超过80%,多次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事件,减少经济财产损失。探索建立了风险预警、响应决策和养护指引等联动机制和运管体系,实现了“单桥系统+地市级平台+省级平台”三级架构的互通互联,主编桥、隧、边坡监测技术标准/指南十余部,完善了监测预警技术标准体系。
公司充分发挥专业团队及专家智库技术优势,将智能化监测与数字化检测的数据成果进行多维度数据融合,并在构件/部件、桥隧结构层面分级进行评价指标融合,基于丰富的多源异构数据以及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桥、隧、坡等公路基础设施结构物的安全风险和结构健康进行综合评价,实施定制化、针对性地为管养单位提供应急响应、养护维修两大类管理养护决策指引,为实现科学养护和安全运营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和保障。
公司自1990年开展环境保护业务,是国内较早成立交通环保业务的单位,业务涵盖公路、市政、轨道、建筑等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景观策划,为项目的建设及营运提供咨询、设计、监理、检测、治理和技术研发等一站式解决方案。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人,其中注册环评工程师9人、注册岩土工程师1人,注册环保工程师2人,注册水保工程师2人,注册咨询工程师10人,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比超过70%。公司具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水平评价5星证书、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4星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环境监测CMA认证,主营业务包括传统咨询设计、环水保管家和产品产业化三大业务板块。30多年来,先后完成环评、水保、社稳等咨询业务300余项,高速公路绿化及环保专项设计7000余公里,市政道路园林景观设计100余项;公司拥有四川省公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共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支撑行业创新发展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优秀咨询奖3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奖2项、各类专利20余项,造就了雅西、雅康高速等一大批环、水保典型示范工程,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级青年文明号和优秀环评机构等荣誉称号。
公司拥有市政行业(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专业甲级资质、给排水乙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已承担并完成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甘肃等省市共计百余个市政项目。一路走来,公司始终致力于探索城市发展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范围涵盖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包括市政道路、市政桥梁、公路兼市政功能道路、城市枢纽立交、城市下穿隧道、城市综合管网、城市设计、景观水体、水厂水处理、水工结构等。经过在市政领域多年的积累,公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线、二环路东段改造工程、三环路路面改造工程、东西轴线工程、成龙简快速路、成金简快速路、天府新区货运大道、德阳天府大道北延线、遂宁中环线等一批大型市政工程为四川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安杨凌大道、兰州新区货站北路、广东佛山顺德海尾立交、广西南宁清川立交、广西南宁凤岭南路下穿等市政工程见证了省外各大城市的蓬勃发展;成都红星路南延线府河大桥、宜宾南溪仙源长江大桥、宜宾盐坪坝长江大桥、广安官盛渠江大桥、阆中嘉陵江四桥、江油涪江五桥、广西柳州双拥大桥、广西柳州官塘大桥、南宁英华大桥等一批城市桥梁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汇聚了磅礴力量。在诸多市政工程中,已有十余个项目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其中广西柳州双拥大桥、广西柳州官塘大桥分别斩获了第十二届和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公司自1956年开展公路试验检测业务,60余年来由一个单一的材料试验室逐渐发展成为集工程材料试验研究、桥隧检测设计研究一体化、路面检测设计研究一体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研究中心,致力于提供检测设计咨询监控等养护一体化服务。公司是“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组成部分,具有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桥隧专项”资质、四川省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和计量认证资质证书,覆盖检测参数七百三十余项。公司于2014年成为四川省第一家取得交通检测设备计量授权的法定机构,2015年成立“四川省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工程实验室”,2017年成立了交通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服务及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公司材料试验涵盖了道路、桥梁、隧道、交安、钢结构、建筑工程等领域,是川内唯一一家交通部交通行业产品质量督查承检单位,先后建立了包括雅康高速、汶马高速、成都市二环路、三环路在内的数十个监理(中心)试验室,完成了数十条公路及市政道路监督抽检及交竣工验收质量检测工作,其试验检测及技术监控综合服务模式在成都市高新区、生物城等百余条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和推广,集检测、设计、监控、咨询于一体的施工全过程质量服务模式在西攀高速、广西南北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的养护一体化服务中效果显著。公司桥梁隧道检测涵盖各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特大桥梁、特长隧道建设、运营全过程的第三方检测、交竣工验收检测、施工监控、超前地质预报、荷载试验、营运期定期检测、病害检测等多项工作,其桥隧病害“检测设计咨询一体化服务创新模式”已逐步得到广泛运用推广,先后完成了300余座桥梁荷载试验、10000余座桥梁检测及1000余座桥梁加固处治设计工作,完成了300余座隧道定期检测或专项检测、完成了200余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及50余座隧道病害处治设计工作,完成了25000余公里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路面检测。公司在路面养护设计研究、桥隧病害检测加固设计、特殊桥梁荷载试验、大件运输桥梁评估、隧道施工监控及超前预报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水平。
雅西高速干海子特大桥检测
大件公路千吨级荷载
合江长江一桥荷载试验
雅西高速泥巴山隧道检测
乐山绕城高速路面检测
2000吨支座压剪试验机
公司组建的四川省交通工程检测设备计量检定站于2013年12月取得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授权证书(现授权证书号:(川)法计(2021)4026号),是西部首家取得计量授权的交通行业专业计量检定机构,填补了省内交通工程行业专业计量检定机构的空白。计量站开展四川省内交通运输行业计量标准建设、维护及量值传递工作,同时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的计量科学研究,开发计量标准器具,编写行业计量检校规程,负责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交通行业试验检测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提供试验室自校服务咨询等业务。计量站现有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授权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88项,可开展97种交通运输专用及相关试验仪器的检定、校准工作及有关计量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1992年12月,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省公路院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工程监理业务。公司是交通运输部首批甲级监理企业之一,注册资金1600万元,在岗职工600余人。具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甲级”“公路工程机电专项”监理资质和省住建厅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航天航空工程监理乙级资质、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工程测量)乙级勘察资质及住建部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乙级设计资质等。先后在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接了500余个施工监理项目,涉及超特长隧道、跨长江特大桥等高精尖业务范围。其中,超1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隧道7座;主跨大于500米的特大桥6座。累计承监公路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0余公里;承监50余座特大桥梁、60余座特长隧道。监理项目先后获得李春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项10余个;“天府杯”金奖等省部级奖项20余个。先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个标准认证,连续十年被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誉”企业,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优秀品牌监理企业”“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监理单位”,连续多年被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评为AA级信用单位。
四川省公路院宏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是四川省公路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一家集高韧性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预制构件研发、生产和安装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于2023年1月投资建成了国内最新一代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线,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可实现高产能、自动化、智能化。依托四川省公路院自主研发的高韧性混凝土技术,目前可生产隧道电缆沟盖板、路基边沟盖板、地砖等小型预制板型构件;后期产品类型将拓展至市政、房建、公路、水利、电力等多个行业,包括市政护栏、盲道砖、井盖、雨篦子、电网盖板、压浆料、桥梁变刚度支座等。其产品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轻薄高强
运用高韧性混凝土技术生产出的建筑构件产品,厚度更薄,质量更轻,强度更高。以其生产的高速公路隧道电缆沟盖板为例,其厚度仅2.5厘米(传统盖板厚8厘米以上),重量不超过50斤(传统盖板重150斤以上),但是其极限抗折强度达到传统盖板的3倍以上;由于重量轻便,更便于施工安装和检修。
二、环保低碳
混凝土材料是土木工程建设中最大宗的人工制备材料,其原材料均来源于天然资源,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造成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混凝土构件的集约工厂化和高强高韧性化已成为当今绿色环保低碳的热门课题和发展方向。宏途新材公司生产的高韧性混凝土预制构件产品不需要添加钢筋,轻、薄的特点,也使得水泥、砂石用量大幅减少,环保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突出。
三、经济耐久
依托四川省公路院桥梁与结构工程实验室数十年的技术攻关,研发出了稳定可靠的配合比,用更少的混凝土用量,实现了更安全、更节约、更耐久、更防腐的目标,全寿命周期成本低于传统混凝土构件。
四、外形美观
采用集约化方式生产出的产品外形美观、规格统一,可大幅减小安装和维护难度,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还可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定制不同纹路、不同颜色的图案、文字,美观实用。
四川省公路院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智通公司)是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属全资国有企业,成立于2020年9月,主要从事网络货运经营。
智通公司通过所运行的“智通科运”网络货运平台,集约和整合货物运输上下游资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运输过程进行智能化、可视化管理,为客户提供智慧、高效的一体化道路货物运输组织服务。
智通公司作为国有科技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担当,在为客户提供合规、快捷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优化平台系统,更好实现为行业提供规范化互联网管理和规模化经营降本增效目的。
智通公司将“立足四川、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全国”作为市场定位,致力于发展成为专、精、有特色的大型网络货运企业,为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物流运输体系而不懈努力。
业务涵盖地方铁路、城际铁路、新制式轨道项目的策划规划、咨询审查、勘察设计、科研等。
承担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咨询
汉巴南铁路巴中东站站前广场及服务中心效果图
川主寺至九寨沟轨道交通项目川主寺轨道站效果图
业务包含新能源发电工程设计与咨询,公路输变电工程规划与咨询设计,及与新能源相关的交能融合科研。
交能融合
与新能源相关的交能融合科研
光伏、风力发电
新能源发电设计咨询
输变电工程
公路输变电规划咨询与设计
服务承诺:顾客至上,服务规范,高质高效,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