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过去了,张官福仍然保存着刚进入四川省公路设计院时领取的文具盒。1985年,他带着这个文具盒,使用竹尺、铅笔、画板,与该院全体成员一起,开始了“西南第一路”——成渝高速的勘察设计。 成渝高速。 四川省公路设计院供图 之后40年,这位故乡重庆、定居成都的公路建设者,见证了成渝高速、成遂渝高速、成安渝高速、成资渝高速相继通车,成渝“双核”高速公路大通道增加到4条,双城往来愈发快速便捷。 如今,成渝地区已晋升为全国交通“第四极”,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正在打破地域限制,让成渝地区城市群的联系更加紧密。1月2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五周年之际,封面新闻记者对话四川省公路设计院副总工张官福,从“西南第一路”的诞生开始,回顾成渝交通如何一步步迈向“全国第四极”。 起点: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西南第一路” 1985年,22岁的张官福进入四川省公路设计院,成为一名测量员。上班第一天,他收到一个铁质文具盒,里面装着一根铅笔、一把小刀,就是他的“家伙什”。 张官福保存了40年的文具盒。 曹菲 摄 2025年1月2日,张官福从办公室的文件柜里拿出这个保存了40年的文具盒,岁月的流逝具象化为铁盒上的斑斑锈迹。文具盒上的图画已经模糊,与之有关的故事,他却记忆清晰。 张官福就是带着这个文具盒,参与了人生中第一个工程——成渝高速的勘察设计。1985年,成渝高速项目开始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四川省公路设计院举全院之力参与其中,初入职场的张官福是测量二队的一员。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技术标准,我们都是边学习边设计的。”他回忆,每周一,团队十几个人坐着“敞篷”皮卡前往现场,在沿线的砖厂或学校大礼堂支起行军床、搭起锅灶,那就是他们的“营地”,一周要待6天。 团队晨光熹微而出,拉着竹尺,在田野里、山坡上,一步一个脚印丈量路线;披星戴月而归,简单填饱肚子后,就拿出铅笔、画板开始绘图。遇到特别大的土石方,或者居民区、厂房等阻挡物,他们就要调整线路、重新测量,有时需要反复两三次,一年只能勘测十几公里。 就是这样“摸着石头过河”,该院用三年完成项目前期勘察设计,1987年开始施工图设计,1990年成渝高速正式开工建设,1995年历时5年建成通车。 成渝高速带领四川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也开启了成渝交通联系不断加密的历程。 发展:道路更宽更快 4条高速公路连通成渝 成渝间现有4条高速公路通道。 蜀道集团供图 老家在重庆市涪陵区的张官福,对成渝高速通车的感触颇深。 在此之前,成都到重庆只有一条老成渝公路,弯弯绕绕、崎岖不平,双向两车道,时速二三十公里,顺利的话开全程需要十几个小时,遇到堵车时间就没法估计了。双向四车道、时速60到80公里的成渝高速,曾经是西南地区标准最高的公路,让成渝两地的互通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 不过,这只是成渝交通联系不断加密的开端。 成遂渝高速。 四川省公路设计院供图 2007年年底,遂渝高速建成通车,它与成南高速连通,形成成遂渝新通道。成遂渝高速全长290公里,较成渝高速缩短了近50公里,通达时间缩短为3小时。 成安渝高速。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2016年,中铁二院设计的成安渝高速建成通车,全长256.56公里、双向六车道畅跑,让成渝通达时间进一步缩短为2.5小时。 成资渝高速。 蜀道集团供图 2020年,成渝“双核”迎来第四条高速公路
864
2025-01-08
北京时间12月14日,从遥远的欧洲传来喜讯:我省国道356线凉山州金阳县段改建项目控制性工程——金阳河特大桥荣膺比利时第14届Gustave Magnel(古斯塔夫·马格内尔)设计金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亚洲公路工程项目。 金阳河特大桥为106+200+200+115米钢混组合结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最大桥墩高度达到196米,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由金阳宏达国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四川公路院勘察设计,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于2022年7月建成通车,总投资3.01亿元。 该项目不仅承担G356线过河、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功能,同时满足城市发展和老城居民地灾逃生通道等多方面需求,项目所处的金阳县,更是“十三五”期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大桥建设期间,也是我省交通脱贫攻坚最吃紧的时期。厅公路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和地方交通运输部门一道,上下一心,协同作战,用“死磕硬碰的韧劲,啃下最硬的骨头”。在项目立项审查(批)阶段,组织行业资深专家开展现场踏勘,全方位摸清建设环境,精准把握影响项目实施的各种不利因素。多次召开方案研讨会,坚持全寿命周期理念,深化细化方案,确保技术合理可行,经济适用美观。在项目实施阶段,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一线蹲点驻守,会同参建单位及时解决项目推进难题,同时加强与州县协调,强化资金、地材等要素保障,全力支持项目加快建设。 面对金阳河特大桥超高墩及高烈度地震力的挑战,该项目设计团队四川公路院桥梁团队创新性提出了强劲骨架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新结构,以超高强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隔板作为骨架,外包钢筋混凝土腹板形成箱型混凝土桥墩,并创新采用了桥墩刚度匹配、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等智能爬升重型提升装备等先进技术,极大节约了工程造价,该桥建造费用仅为同等规模其他桥型的75%,解决了高墩大跨径桥梁在强震区的抗震设计难题以及山区建设条件下的建造技术难题,获得了欧洲混凝土学术与工程界的高度认可。 四川公路院桥梁团队经过70余年的桥梁设计技术发展沉淀,形成了⼤跨桥梁设计、钢-混凝⼟组合结构、
1740
2024-12-27
12月12日,由蜀道集团投建(川高公司主导投资、四川省公路院设计及监理、四川路桥川交隧道公司建设)的G8513线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九绵高速”)全线最长隧道白马隧道双幅贯通,标志着九绵高速项目建
1551
2024-12-27
世界屋脊,山高路险。西藏曾是一片贫瘠闭塞的土地,新中国成立之初,10多万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筑了川藏、青藏公路,天堑变通途,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2014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精辟阐明了“两路”精神的丰富内涵。从“开路”到“护路”,新一代建设者继续奋战在高原,以路为家、攻坚克难,为“两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12月25日,中国新闻网推出“两路”精神专题宣传视频节目:路路生花——习近平与“两路”
1569
2024-12-27
工程亮点 国内已贯通的最长二级公路隧道 国内首次采用TBM施工的二级公路隧道 通车后翻山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10分钟 不受冰雪影响,可常年全天候通行 89年前,中央红军从雅安市宝兴县向阿坝州小金县挺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征程。 后来,翻越夹金山的唯一通道——国道351线建成,开车翻山成为可能,然而,冬季冰雪对通行的限制却依然存在。每年3个月的交通管制,严重影响着沿线居民生活出行和当地经济发展。 2024年11月26日施工中的夹金山隧道。 杨涛 摄 如今,制约终于被打破。12月26日,记者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获悉,600余名参建人员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实现主洞贯通。待2025年国庆节前正式通车后,翻山时间将从过去的1小时缩短到10分钟,且不受冰雪影响,可常年全天候通行。 夹金山隧道从设计到落地克服了哪些困难?建设过程中又创造了哪些工程纪录?在隧道贯通之际,封面新闻采访多方,一探究竟。 为何要修建夹金山隧道? 受冰雪影响 每年三个月交通管制 夹金的藏语叫“甲几”,意为陡峭而高耸。夹金山垭口海拔高达4100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想要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住在夹金山南麓雅安市硗碛藏族乡的86岁老人泽良,仍记得小时候徒步翻山的艰难:“那时候我还是个娃娃,夹金山垭口那个雪哦,有我膝盖那么深!山上风雪交加,我们只能看着好心人竖立的望竿走,不然就可能掉进深深的雪塘里。” 冰雪覆盖的国道351线夹金山段。 杨涛 摄 目前翻越夹金山的唯一通道是国道351线,通行情况有所改善,开车1小时可翻山。然而,受到冬季冰雪影响,每年都会有3个月(12月20日至次年3月20日)的交通管制,其间只有小型汽车才能通行,禁止货车、大型客车通过,极大限制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出行,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何打破冰雪制约、振兴革命老区、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怀着这样的初衷,2021年,夹金山隧道工程正式立项,并且连续三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入30个民生实事清单。 隧道设计施工面临哪些困难? 生态环境极敏感 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然而,要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大雪山上穿山打隧道谈何容易。 四川省公路设计院夹金山隧道项目设计负责人安俊吉告诉记者,夹金山隧道所在区域涉及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生态环保要求高。 夹金山隧道施工现场宝兴端外景。 杨涛 摄 如何“不动声色”打通隧道?设计团队经过反复勘测、比选研究,最终将隧道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波日沟和阿坝州小金县达维乡唐家山,成功绕避了环境敏感区域。 此外,夹金山隧道位于小金弧形构造带上,穿越一系列紧密排列的褶皱,隧道最大埋深1400米,存在岩爆、涌突水、瓦斯等多种不良地质,施工安全风险极高,需要在施工中不断动态研究施工方案,工期控制难度很大。 “夹金山隧道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4摄氏度,对施工人员的身体也是不小的考验。”安俊吉说。 项目创造了哪些工程纪录? 国内首次采用TBM施工 大大缩短了工期 2021年11月,夹金山隧道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两阶段设计,取得施工图批复;同年12月26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冬季翻山公路难行。 杨涛 摄 夹金山隧道起于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波日沟,顺接既有国道351线硗碛段,设隧道穿越夹金山,止于阿坝州小金县达维乡唐家山,接国道351线达维段,主洞全长9.35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采用二级公路隧道技术标准。项目开工时,为国内最长的二级公路隧道。这么长的隧道,如果采用传统钻
1400
2024-12-27
节目名称:《世界屋脊之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 节目介绍: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路”精神重要批示10周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精心制作五集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 该系列纪录片深入挖掘筑路大军跨怒江天险、攀横断山脉、越巍峨昆仑、渡通天激流的感人故事,以《开辟天路》、《跨越天险》、《相聚雪域》、《坚韧之力》、《福泽万里》为分题,传
1383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