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测绘面临不同的风险:城市测绘则面临交通风险,边境测绘面临政治风险,而巴蜀大地上的测绘,更多的是面对“不与秦塞通人烟”的闭塞,是挑战“天梯石栈相钩连”的险绝。蜀道测绘的风险如何克服?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省公路设计院”)测绘分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四川险峻的地势地貌 四川险峻的地势地貌 测绘之路,百步九折萦岩峦 测绘工作,贯穿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全流程。要驱动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精准协同,测绘的精度、速度至关重要。修路建桥,于测绘是毫厘之间的战争,二郎山隧道横向贯通偏差小于7毫米;应急抢险,于测绘是分秒之间的争夺,9.5泸定地震,仅用2天完成灾区影像图。 多年来,测绘分院团队为四川交通发展贡献力量,日间测图与紫外线对话,夜间控制与星辰低语,急务宵旰,节庆难辍。 测绘工作者的日常 测绘工作者的日常 但时代在更迭,技术在进步。四川交通建设现代化进程中,测绘行业也历经模拟测绘、数字测绘、信息测绘不同阶段。现如今,四川省公路设计院测绘人早已不再是刻板印象中“肩扛三脚架、脚步丈九重”的模样。随着新型测绘技术的发展,“天空地”一体化、全时空、全方位的测绘技术日渐成熟,测绘已成为基建的“眼睛”,卫星俯览大地、无人机掠过群山,其支撑作用更加突显,正在为数字化基建立下显著功勋。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遥感激光”助攀援 四川省公路设计院多年来紧跟技术前沿,自研及优选构建了目前国内交通行业最完备的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平台及装备体系,通过直升机、无人机,高效率为高山、高原、险峻河谷、丘陵、丛林、河网获取数据,航迹遍布贡嘎山、金沙江、大渡河等险峻地区。大幅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减低了人员在危险或复杂环境中的外业风险。 直升机航飞快速获取数据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降水充沛,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四川省公路设计院综合利用遥感、INSAR、激光、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构建了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评估的流程化工作模式,形成了“粗筛-详查-核查”的地灾识别三查体系,应用于彭汶、独库等30余条高速公路,有效支撑了道路的规划设计。 地灾调查和地灾系统 地灾调查和地灾系统 四川境内高山峡谷纵横、河流密布,山地面积占比超过70%,桥梁和隧道作为关键工程,境内高速公路隧道总里程超2000公里,特大桥梁超过2
338
2025-07-01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蜀道集团获悉,6月24日,世界纪录认证仪式在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以下简称“西香高速”)TJ11标段举行。由蜀道集团投建(蜀道高速集团主导投资,四川省公路设计院设计,四川路桥集团公路隧道分公司承建)的西香高速“九大超级工程”之一──元宝枢纽地下互通,被正式认证为“世界最大规模山区高速公路全地下互通枢纽(在建)”。 元宝互通示意图 元宝枢纽地下互通是一座实现西香高速主线与木里支线交通转换功能的全地下“T”形枢纽,主要结构包括主线特长隧道1座,左线长度3025米,右线长度3050米;4座匝道隧道(A匝道隧道长度426米,B匝道隧道长度1458.8米,C匝道隧道长度602.4米,D匝道隧道长度1411.6米);3条辅助施工通道,2座排烟斜井,1座桥梁“U”形隧道锚。 空间不对称中墙连拱示意图 据介绍,元宝枢纽地下互通具有一最──世界最大规模山区高速公路全地下互通;二多──隧道衬砌结构类型多、开挖工法多;三复杂──地形条件极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组织极其复杂;四特殊──上下隧道交叉“零”净距特殊结构、空间变异连拱特殊结构、超大断面特殊结构、极小净距特殊结构。 “‘地下互通’如同一座‘地下立交桥’。”蜀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路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能够极大节约地上空间,但元宝互通修建在“山肚子”里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早期设计方案为设置于元宝隧道出口香格里拉端与长柏隧道进口之间的明线互通,但该方案造成西昌至木里往返需绕行,通行不畅。为最大限度提升元宝枢纽通行效率,缩短运营里程,经多方案比选论证,最终确定地下枢纽的施工方式,该方案较明线互通方案可减少绕行6.8公里,节约用地约33亩,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山区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全地下互通,在工程界极为罕见。 复杂的地质条件、多样的衬砌结构类型及施工工法,加之高海拔、大高差、强震区等不利因素,使得施工面临巨大挑战。“整个工程结构类型多达36种、开挖方法多达11种。”该负责人介绍,建设区地处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2500米,各场站与隧道落差大,交通运输难度大,场区基本烈度为
532
2025-06-25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蜀道集团获悉,6月24日,由蜀道集团投建(川高公司投资、四川省公路设计院设计、四川路桥交建集团参建)的G42南充至成都高速公路扩容项目(以下简称“成南高速扩容项目”)最后一座隧道李洞沟隧道顺利实现双幅贯通,标志着全线9座隧道全部贯通,为2025年底建成通车按下“加速键”。 据悉,成南高速扩容项目全线共计9座隧道,其中新建8座,改建1座。此次贯通的李洞沟隧道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境内,左线长540米,右线长485米,最大埋深约74米,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 截至目前,成南扩容项目主线段路基工程建设累计已完成89%,路面工程建设累计已完成60%,桥涵隧工程建设累计已完成90%,绿化工程建设累计完成60%,交安工程建设累计完成40%。 成南高速
514
2025-06-25
6月24日,由蜀道集团川高公司投资、四川省公路设计院设计、四川路桥交建集团参建的G42南充至成都高速公路扩容项目(以下简称“成南高速扩容项目”)最后一座隧道李洞沟隧道顺利实现双幅贯通,标志着全线9座隧道全部贯通,为2025年底建成通车按下“加速键”。 李洞沟隧道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境内,左线长540米,右线长485米,最大埋深约74米,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隧道围岩等级为破碎程度较高的4—5级(共6级),岩体自稳性差,存在坍塌、变形等不良地质风险,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现场 为高效推进隧道施工,参建单位应用“三台阶开挖法+智能化装备”组合工艺,将开挖面分为上、中、下三阶,实现“开挖一米、支护一米、稳固一米”。此外,投用三臂凿岩台车、锚杆台车等智能化设备,依托超前地质预报等技术精准研判围岩情况,严格控制安全步距,有效提升施工安全与效率,实现了“减人、提质、增效”,有力保障隧道开挖质效。 据悉,成南高速扩容项目全线共计9座隧道,其中新建8座、
505
2025-06-25
记者从蜀道集团获悉,6月24日,G42南充至成都高速公路扩容项目(以下简称“成南高速扩容项目”)最后一座隧道李洞沟隧道顺利实现双幅贯通,全线9座隧道至此全部贯通,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 据介绍,李洞沟隧道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境内,左线长540米,右线长485米,最大埋深约74米,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隧道围岩等级为破碎程度较高的4-5级(共6级),岩体自稳性差,存在坍塌、变形等不良地质风险,施工难度较大。建设方在洞口采用“零开挖”进洞技术,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还采用了应用“三台阶开挖法+智能化装备”组合工艺,投用三臂凿岩台车、锚杆台车等智能化设备,有效提升施工安全与效率。 据悉,成南高速扩容项目是目前四川省内既有
484
2025-06-25
6月24日,记者从蜀道集团获悉,G42南充至成都高速公路扩容项目(以下简称“成南高速扩容项目”)最后一座隧道李洞沟隧道顺利实现双幅贯通,标志着全线9座隧道全部贯通,为2025年底建成通车按下“加速键”。 成南高速扩容项目全线共计9座隧道,其中新建8座,改建1座。截至目前,成南扩容项目主线段路基工程建设累计已完成89%,路面工程建设累计已完成60%,桥涵隧工程建设累计已完成90%,绿化工程建设累计完成60%,交安工程建设累计完成40%。 成南高速是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六线“沿江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
493
202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