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泸定震后的12个日夜 他们都做了些啥?
TIME:2022-09-20


封面新闻 2022-09-19 20:17 16021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9.5”泸定地震发生后的12天里,四川公路院组织前后方100余名技术专家和衷共济、协同作战,充分运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应急管理数字化系统和激光雷达航测等先进技术,迅速、高效、有序开展应急抢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快速响应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四川地震多发,四川公路院总结汶川大地震以来历年抗震救灾经验,于2021年印发了《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作业手册》,明确启动条件、组织指挥和各方职责,形成了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后,触发“重大及以上震害”条件,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前线工作组自动成立。

据了解,四川公路院根据“平战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应急无人机设备、物资、装备包、车辆等常年由专人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类设备状态良好,一旦人员集结到位,随时领用、随时出发。

公司主要领导坐镇指挥,由两名公司领导带队,各专业技术人员25人奔赴灾区一线,争分夺秒开展灾损调查,地震当天即完成100公里国省道灾害排查工作。

灾损调查

助力震中生命线抢通

据了解,四川公路院充分发挥公路抗震减灾综合技术优势,凭借在先进测绘、勘察设计、智能监测、工程检测、BIM及软件开发等各业务板块积淀,调集精兵强将,每个作业组均配齐公路、桥梁、隧道、地质等专业骨干人员,并组建测绘组,为完成应急抢险任务提供重要组织保障。

在厅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筹部署下,四川公路院主要负责甘孜州全境及部分雅安地区受损严重的国省道调查。连日来,应急抢险人员水陆并进,率先详细调查S217联合隧道至大田隧道段地震灾害,助力指挥部科学决策“舟桥运输多点作业”抢通方案。率先踏勘完成S434磨西至金光段,助力该通道24小时快速抢通。穿越险境,率先徒步勘察海螺沟震中最艰难10公里道路,助力震中生命线抢通。

四川公路院累计完成G662(原S217)、S434等国省道路及海螺沟景区道路和通村公路约241公里、226处点位的详细调查,其中隧道点位2处、路基点位189处、桥梁点位35处,100处受损轻微或一般、89处受损中等、47处受损较为严重。

转自封面新闻:https://www.thecover.cn/news/9733342

返回列表
董事长信箱
Chairman's mailbox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