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新闻网: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新示范新标杆工程——记新川九路设计创新
TIME:2021-09-13

2021-09-09 14:35:03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刘家顺 特约记者 匡成刚 文 陈非 图

观景台、服务区、骑游道,百花争艳的花境,风格各异的挡墙饰面,地暖式融冰融雪,全过程数字信息集成——灾后恢复重建的川主寺至九寨沟县城段公路(简称新川九路)不愧为超高配、超豪华二级公路。

今年9月,经过3年多时间建设,整个工程将全部完工。这条连接黄龙、九寨两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景区道路,这个交通运输部、四川省联合打造的“新示范”“新标杆”工程,倾注了建设者的心血,取得了大批创新成果。

该项目牵头设计单位——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攻坚克难,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外延服务功能,内涵工程品质,破解灾后重建新难题,在项目设计建设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撑和先导作用。


老川九路改建是交通运输部与四川省于2003年联合打造的新理念示范工程,引领全国公路建设发展,持续至今。如何传承、创新、提升?四川公路设计院分析新时代背景,响应国家和人民的新要求,研究项目作为景区公路、旅游干线、生命通道、国道联络线的新功能定位,明晰重建新需求,创新重建新供给,提炼和聚力“再创川九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示范” “树立景区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新标杆”等重建新目标。总结和凝练传承“安全舒适”“绿色生态”,创新“智慧协同”“融合发展”的重建新理念,旨在实现建设营运全过程的防灾减灾和安全畅通,实现建管养运全周期和人车路景全要素的绿色生态,实现施工、运养全天候的数字化、信息化、便利化和高效化服务,实现路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坚实支撑和人对交旅融合的深度体验。深度梳理和思考人对路、景、游的需求关系,研究形成“重现川九路,交融路景游,梦幻风景线,畅享安美愉”的重建新主题,开拓“以人为本,融合发展之路;安全至上,平安放心之路;自然天成,绿色美丽之路;体验旅历,共享愉悦之路”的设计新思路。


四川公路设计院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新川九路的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创立“六全”新措施:全寿命整体防灾减灾、安全畅通;全路域环保修复,景观融入景区;全周期建设、营运养护绿色生态;全过程数字信息集成、智慧管理;全走廊交旅融合,路景游一体化;全通道综合协调,融合区域发展。创新研发重建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提升了新川九路的科技水平和工程品质。


实现了安全防灾性能提升。设计上通过改线主动绕避5处危害性极大的高位崩塌,量力处治原路可控的地质灾害。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研发空天地一体化联合监测技术,对16处无法彻底处治的地质灾害点实施全寿命、全天候、大范围、多层次、多措施、高效率的监测预警,将灾害危害性降到最低。新建国道隧道过境九寨沟核心景区交通拥堵路段,并设置部分互通、多功能调头道进行交通转换,实现九寨沟口旅游支线缓堵保畅。综合采取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分路段分季节限速、弓杠岭长陡下坡简易避险车道、交通智能监测预警等措施,提升安全保通能力。创新应用冰雪路面防控与监测预警新技术,研发智能化环路热管融雪技术,提前预热、融雪化冰;应用低冰点主动抗凝冰技术,小雪可融、大雪易清。


实现了生态景观锦上添花。设计上建立生态特征解析与综合调控方法,研发植物筛选与组合调控技术,开发功能协同的植物种植材料和适应不同生境的植物种植新材料、结构与功能构造,创新百叶窗、婴儿床式挡墙型式。景观设计分4个段落融入原上风光、林海听涛、人间仙寨、彩色河谷风景,打造具有“高原多彩画卷,百里生态长廊”特征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廊道。创新无痕修缮重塑景观,边坡绿化、挡防工程进行生态无痕修复和无边界化处理,桥梁、建筑突出结构和材料的本质美,隧道洞门、特殊地段挡墙采取针对性装饰雕绘,融入人文文化元素。创新露透诱封沿线风景,借景为主,少用雕琢,让沿线风景靓丽显露,“露出”好的近景,“通透”好的远景,“诱导”独特的风景,“遮封”不好的景观。


实现了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公路与景区旅游共融,将沿线保护区、公园、自然风景、红色文化、藏羌人文当作景区,作为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旅游缓冲区,将川九路重建成为与景区旅游功能相匹配的慢游公路。创新慢游服务体系,合理布设2处停车区、2处观景台、5处养护站兼旅游驿站、1个露营地、1条骑游道,利用原路多处路侧停靠带,丰富多元化游览需求和体验。创新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区设置完善的停车、服务及配套设施;观景台配置小型停车场、生态卫生间、步游道;露营地提供水电、网络接入、餐饮、帐篷、篝火晚会等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设施品质和内涵。创新旅游公路品牌,以新时代景区旅游公路新标杆为内涵,建设形象标识及信息展示系统,提高项目识别度与知名度。研究优化九寨沟口路段交通组织、公交设施、景观协调等方案,全面深度融合九寨沟及漳扎镇重要旅游窗口。


实现了数字信息高效协同。研发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平台系统,集地理信息精准表达及空间信息分析于一体,实现信息数据三维可视化及灾害威胁动态模拟计算分析。研发BIM数据生产及统一技术、传递及应用技术、BIM+GIS融合技术,解决海量BIM数据与GIS关联的技术难题,保证BIM数据地理位置的真实性。建立运行智能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设置种类齐全的外场监测终端,全面采集交通、地灾、路况等数据,建立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实现交通流、道路运行、突发事件、重大灾害、交通旅游融合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及时预警。创新智慧信息服务,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实现信息定制化推送,满足群众需求。


设计上坚持精细化创作和灵活设计,高度重视方案遴选和细节处理。对于地震及次生灾害突出、难以完全处治的“九倒拐”知名段,是新建绕避或保留利用?通过长短隧道的多方案比选,最终选择长隧道绕避方案,并将原“九倒拐”段保留作为旅游支线和应急通道,极大地提高了抗灾能力。对于九寨沟景区人车流聚集和交通拥堵路段,是新建隧道或利用原路?通过对新建隧道、洞口部分互通、立交桥及其桥下调头车道、交通组织等进行综合研究和系统设计,完美解决了国道过境与九寨沟景区旅游交通转换、缓堵保畅等全面融合问题。为了一段140多米藏式风格挡墙饰面,设计人员花了7天时间深入藏族居住区考察调研;为了一段1700平方米的“花境”,精心选取了75种适宜本地生长的花草;为景区立交桥两侧山水挂板护栏做了10多个比选方案;为更好修复生态,建立了5万平方米以上的“重大工程受损生态修复技术实验点”。


前方有仙境,沿途是风景,路域更美景。如今,浴火重生的新川九路已惊艳亮相,全长123公里的路线蜿蜒穿行在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森林、峡谷,与自然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返回列表
董事长信箱
Chairman's mailbox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