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由四川公路院勘察设计的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共和1号隧道贯通。这是继五月该项目全线首座隧道青岗坪隧道顺利贯通后的又一捷报。
隧道贯通现场
受“9.5”泸定地震影响,景区内峰子岩附近约400米道路发生高位崩塌落石地质灾害,造成景区道路中断,后又受降雨影响,发生多处坡面泥石流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峰子岩上部陡崖呈环带状分布,分布带长约70米,最大高度约200米,施工及运营风险极高。
为彻底绕避上述地质灾害,保障景区道路运营安全,四川公路院在景区道路灾后重建设计过程中,采用隧道方案绕避峰子岩高位崩塌,同时,针对进出口位于松散堆积体,泥石流冲沟发育等特征,在洞口覆盖层段采用旋挖抗滑桩进行内侧偏压支挡,在洞顶设置泥石流排导槽疏排泥石流,保障快速安全施工。
峰子岩
共和1号隧道全长890米,采用进出口同时开挖掘进施工。其中明洞53米,暗洞847米,洞身最大埋深约312米,为单线偏压傍山隧道。全隧以Ⅳ级围岩为主,洞口段为Ⅴ级围岩,隧道富水,日平均最大涌水量达5000立方米。隧道进、出口端洞口处于泥石流堆积层、崩坡积和冰水堆积层处,“9.5”泸定地震后,隧道进出口洞口上游新出现2处滑坡及崩塌,为潜在泥石流提供丰富物源,施工危险性极高,难度极大。经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克服疫情、春节假期以及余震频发等影响,顺利实现隧道贯通。
共和1号隧道贯通后,为材料运输及项目人员通行提供了另一条更加安全稳定快捷的通道,将极大减少隧道进出口之间道路的通行安全风险,提升材料运输效率,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坚强交通保障。
海螺沟景区道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全线起于磨西镇海螺沟景区大门,经绝壁公路下磨西台地后,利用青岗坪大桥跨河,沿既有道路布线,由北向南至“贡嘎神汤”后,再由东向西沿景区专用通道老路布线,止于三号营地,全长约29.130千米。主要控制性工程包含“4隧2桥”,即青岗坪隧道、共和1号隧道、共和2号隧道、兰花寨隧道及嘠木沟大桥、向阳坡大桥。(通讯员:张俊锋)
转自:人民数字联播网
责编:张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