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四川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技术规范指导意见(试行)》(简称《指导意见》)的通知,标志着该《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推动交通强国强省试点任务的有效探索,为四川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推动实现四川省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指导意见》由我公司编制,编制过程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了大量深入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2020年10月,部批复我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创新为我省试点任务,要求加强高原山区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研究。2021年8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四川省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创新研究工作方案》,要求针对高原山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难题,围绕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标准等内容开展研究。2022年9月,省政府印发《支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若干政策》,明确针对我省高原山区交通量小、建设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制定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地方标准。在此背景下,公司承担起编制《指导意见》的任务,重点解决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全国通用性标准部分条款对我省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有效指导不足问题,指导我省后续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实现我省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
编制与试点同步开展
自2022年4月省交通运输厅立项《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创新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起,《指导意见》的相关研究及编制工作同步启动。通过开展国内外相关资料、历史成果资料收集,已建高速公路进行现状调研,形成意见初稿,广泛征求国内大型设计单位、知名专家和交通运输部等行业管理部门意见,国内知名专家的现场评审,交通运输部针对小交通量高速公路的专题调研,征求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的相关意见等,历时2年多完成编制工作。
《指导意见》在编制过程中同步进行了试点验证,在黑水至红原刷经寺、八美至炉霍2个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项目中进行了试用,在优化路基宽度、放宽纵断面指标、简化互通立交形式、优化服务区和交通沿线设施规模等方面,开展了探索应用工作。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应用《指导意见》,2个项目优化路线纵坡长度约59.1公里(路线长度占比39%),经初步测算,总投资可节约6%-10%。
《指导意见》编制人员前往西藏拉林高速实地考察并测量路肩和车道宽度
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
公司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大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指导意见》取得了多个方面的创新突破。
首先界定了四川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的范围,细化了建设等级分类及建设分区。
强化运行速度检验。强调四川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采用设计速度进行设计的同时,应同步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并给出检验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优化路幅宽度设置。通过总结整合国内外类似成果和工程实践,优化中间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宽度指标,给出了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在不同路网分区和交通量情况下的路幅宽度最小值。
优化路线指标选定。调整和补充了四川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的路线线型设计的技术标准,包括放宽了曲线间夹直线长度相关要求;明确合理掌握停车视距的要求,并提出改善停车视距的措施;对纵坡与坡长进行创新规定;明确条件受限时,放宽了桥梁、隧道以及长陡下坡坡长要求。
同步对路基、桥涵、隧道、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做出相应规定。主要为考虑应对高原山区季节性冻土、积雪冰冻、涎流冰等典型病害,强化路基路面动态设计;考虑高原山区地形地质、地灾特点、建设环境、运输条件等,对桥梁方案布设、桥型选择、结构设计、纵坡及断面设计等做出相关规定;考虑高原山区地形地质、气候条件等,对隧道轴线选择、横断面、结构及排水、机电设施及洞口遮挡等做出相关规定;根据高原山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放宽了互通立交及沿线设施间距要求,明确了适用于高原山区的简约互通及服务区形式,提出了集中化设置沿线运营、管养、服务等设施的方案等。
2023年8月17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评审会
公司编制组开展专题研讨
《指导意见》的发布仅是阶段性成果。目前公司以此为依据,继续分析研究试验成果、工程实践结果,加强试点应用研究和经验总结,进一步完善提升《指导意见》适用性和科学性,加快推动形成《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设计规程》,作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撰稿 匡成刚 核稿 蒋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