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广纳隧道进出口洞内作业人员已撤离至安全区域,可以起爆。”“收到,3、2、1,起爆!”10月15日,在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镇广高速广纳隧道建设现场,随着最后一次爆破声响起,广纳隧道实现双幅顺利贯通,标志着镇广高速通江至广安段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据了解,广纳隧道是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蜀道高速集团主导投资,四川省公路设计院设计,四川省公路咨询监理所监理,四川路桥集团承建)的镇广高速重点工程,最终历时18个月,比计划工期提前7个月贯通。同时,也是四川省在建高速公路中唯一一座高瓦斯隧道,双幅全长6850米。隧道全线为IV、V级软弱围岩,存在高瓦斯、浅埋段、滑坡体、水平岩层、下穿水库等施工难点,且全隧道为高瓦斯工区,给隧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镇广高速广纳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严格遵守‘超前钻孔探瓦斯、全时监控测瓦斯、严控火源防瓦斯、加强通风控瓦斯’的瓦斯灾害综合防治原则,运用超前支护和地质超前探孔技术,尽早防治瓦斯涌出。”四川路桥集团镇广高速C1项目安全副经理李坚介绍,隧道开挖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和瓦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控制开挖超欠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降低喷射混凝土超耗,最大限度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在隧道施工过程当中,我们先后开展高瓦斯隧道安全专项培训224次、施工技术培训20余次、应急演练活动40余次、应急撤离20余次,实现隧道施工过程‘0’事故、‘0’投诉。”李坚说。
10月15日,镇广高速广纳隧道双幅贯通。彭小雅 摄
据了解,该隧道施工全面采用智能建造“大机(大型机械)配套”,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技术,有效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无隐患、无死角。同时,自动监控系统与人工定期探测“双保险”,用视频监控对施工进行可视化管理,确保施工过程可追溯;利用智能化监控报警断电设备和手机智能终端预警系统,对瓦斯浓度进行全程检测与监测,与其他隧道的通风量管控相比,该隧道采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变频风机,当洞内瓦斯含量数据发生变化时,风机系统将自动调节风速,随时将瓦斯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安全预警值:0.25%);引进安全智慧用电装置,有效防止漏电伤人,保护隧道施工用电设备安全;三臂拱架台车、双曲臂凿岩台车、自动布料二衬台车等设备代替传统人工作业,机械化施工达到100%,累计减少人工60%,施工总效率提升30%。
四川省公路设计院设计代表刘科麟告诉记者,针对镇广高速广纳隧道穿越高瓦斯地层的高风险点,在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将隧道防水层全封闭的措施,并且在隧道洞口创新设计了水汽分离池、瓦斯排放管,“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隧道底部瓦斯渗透、降低衬砌背后的瓦斯压力,以营造隧道内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此外,项目团队还集中力量研究新工艺、新材料,结合现场实际,组织开展两项科研技术课题攻关,取得了《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及隧道施工结构》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提高镇广高速广纳隧道二衬变形缝质量控制。现已成功发表《公路工程瓦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处治施工探讨》《有毒有害气体自动监控系统与主通风机联动对风速自动控制调节系统的技术应用》等论文。
“镇广高速广纳隧道是镇广高速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其双幅贯通标志着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镇广高速通江至广安段力争2026年底通车奠定坚实基础。”蜀道高速集团镇广公司副总经理潘昱行表示,镇广高速建成后,将与巴万高速、巴达高速、营达高速、南大梁高速、广安绕城高速连通,对完善区域路网、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长浩)